1、材料驗收:分批次對進場的砌塊、水泥、砂等材料進行驗收。施工時所用砌塊的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d,磚的品種、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,并規(guī)格一致;水泥見證取樣、送樣做復試檢查其安定性、強度;砂見證取樣、送樣做復試;砌筑砂漿宜采用商品砂漿或專用砌筑砂漿,并應按規(guī)范要求留置試塊。
2、砌筑施工前,必須畫好皮數桿,上口預留砌筑60°斜磚的高度,從頂部往下進行排版(植筋也應按照此方法進行施工)。砌體下部要根據預先考慮好的的植筋位置進行砌筑,底部按設計要求高度設置實心水泥磚或細石砼,作為找平、有防水要求的反坎(或不符合模數時)進行設置。
3、砌體表面要整潔、垂直度及平整符合規(guī)范、灰縫平直、飽滿,無砂漿污染現(xiàn)象。構造柱、圈梁等表面光滑無孔洞、氣泡、漲模、錯臺、露筋等現(xiàn)象。
4、門窗洞口四周采用砼邊框加強(見下洞口構造圖)。


(1)軸線位置復核:復核砌體的軸線偏差是否在設計與規(guī)范要求范圍內。
(3)砌體工程實測實量及隱蔽驗收,要求對:砌體垂直度、平整度實測實量。砌體放線;砌筑砂漿標號;墻柱預留拉結筋;構造柱的錨固與拉結;頂磚砌筑時間和方式進行隱蔽驗收并作好記錄。
每期工程各類戶型三層樓面結構完成后五十天內,應組織完成第三層中各戶型磚砌體,第三層磚砌體完成后兩天內,需及時進行三層會驗。
(1)砌體的軸線位置控制。施工方進行軸線放線,監(jiān)理工程師全數復核,軸線偏差控制在規(guī)范允許的范圍內。
灰縫應橫平豎直,砂漿飽滿。豎向灰縫的寬度不得大于20mm,水平灰縫的寬度不得大于15mm。砌體的豎向灰縫要避免與窗洞口邊線形成通縫。垂直度、平整度的允許偏差及驗收按國家驗收標準執(zhí)行。
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門窗洞口尺寸,控制門洞口的墻體厚度一致,且在規(guī)范允許的偏差內,給鋁合金門窗制作創(chuàng)造好的條件。
拉結筋的長度、位置及數量必須滿足規(guī)范驗收標準,拉結筋和框架柱墻的錨固長度、連接質量須符合規(guī)范要求,并通過抽樣做拉拔試驗測定。要求采用預留的方式埋設,如施工單位堅持植筋則不得另外計取費用,并應加大質量檢查力度,防止埋深不夠、粘結強度不夠。
頂轉砌筑時間一般在砌體完成后不少于14天開始砌筑,頂磚角度一般宜在45-60°,頂磚部位的砂漿必須填充密實,禁止有通縫、透光現(xiàn)象。
結合建筑、室內豪裝、水電、鋁合金安裝、木門安裝、櫥柜、淋浴隔斷安裝等方面的設計,在砌體大面積施工前解決各專業(yè)設計中的矛盾與不合理的地方,避免以后大范圍返工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



1、材料驗收:分批次對進場的水泥、砂等材料進行驗收。施工時所用水泥見證取樣、送樣做復試檢查其安定性、強度;砂見證取樣、送樣做復試;砂宜采用中砂漿,嚴禁使用海砂。抹灰砂漿宜采用商品砂漿,砂漿配合比及強度應按規(guī)范送檢。
4、抹灰基層處理、甩漿、灰餅沖筋及掛網等應在施工前準備充分。
(1)室內抹灰:墻面清理澆水→基層處理→吊垂直、套方、抹灰餅、沖筋→彈灰層控制線→抹底灰砂漿→抹面層砂漿→養(yǎng)護
(2)室外抹灰:墻面清理澆水→基層處理→吊垂直、套方、抹灰餅、沖筋→彈灰層控制線→抹底灰砂漿→彈分格線→粘分格條→抹面層砂漿→起條、勾縫→養(yǎng)護
(3)抹灰工程實測實量,要求對:抹灰基層垂直度、平整度實測實量。吊垂直、套方、抹灰餅、沖筋的設置。
(4)抹灰工程的隱蔽驗收,要求對:構造柱、腰梁、拉結筋及不同材質墻體掛網進行隱蔽驗收并作好記錄。
(5)及時進行室內抹灰的驗收及整改工作,為工作面移交創(chuàng)造有利條件。
4.1 水泥進場使用前,應分批對其強度、安定性進行復驗;砂宜采用中砂(平均粒徑0.35~0.5mm),含泥量不大于3%。
4.2 抹灰砂漿通過試配確定配合比;砂漿攪拌嚴格按配合比計量,并隨拌隨用。使用過程中嚴禁摻加“砂漿王”等有機塑化劑。
4.3 抹灰前將混凝土及磚結構表面的灰塵、污垢和油漬等清除干凈,對凸出墻面部分必須剔鑿平整,凹處用1:3水泥砂漿分層填實找平。
4.4 抹灰墻面應提前1-2天澆水濕潤,每天不少于兩次,最終以墻體既濕潤又不泌水為宜。
4.5 不同材質基體交接處、臨時施工洞口周邊、暗埋管線開槽處,必須掛鋼絲網(具體規(guī)格按設計要求),搭接寬度不少于300mm,每邊不少于150mm。
做法一:采用噴漿法,漿料配比1【水泥:粗砂:膠漿=1:1:1】;漿料配比2【水泥:砂子:米石:建筑膠=5
:1.5:
2.5:3】;漿料攪拌應采用強制性攪拌機,攪拌時間為2.5-3min,拌制完成的漿料及時投入空氣壓縮機中(噴漿機),并在3h內使用完畢。(見下圖)

做法二:采用摻重10%的108膠水泥漿甩漿(需保證甩漿面的粗糙度)
做法三:刷專用界面處理劑1厚(混凝土墻面用Ⅰ型,加氣砼墻面用Ⅱ型)
界面處理完成24小時以后,進行噴霧養(yǎng)護,噴霧程度應保持墻面完全濕潤,噴霧養(yǎng)護不應少于3天,每天2~3次,干燥、高溫及大風季節(jié)每天應增加1~2次。
4.7 抹灰應分層進行。當抹灰總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時,應采用釘掛鋼絲網抹灰加強處理,抹灰厚度超過50mm,宜掛雙層鋼絲網,鋼絲網搭接寬度不小于150 mm。
4.8 當需進一步加強抗裂效果時,抹灰墻面收面時壓入一道耐堿網格布并壓實抹光,能有效分散應力,抵抗?jié)穸茸兓皻夂蛟蛞鸬拿鎸娱_裂。

4.9 抹灰結束24小時后,由施工單位安排專人使用噴霧器進行人工噴霧養(yǎng)護,每天不少于兩次,常溫下養(yǎng)護時間不少于為7天。(見下圖)

5.1 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及各抹灰層之間必須粘結牢固,抹灰層應無脫層、空鼓,面層無爆灰和裂縫。

1、構造柱設置應按照設計設置,鋼筋材料進場應送檢,如植筋施工,還應做現(xiàn)場拉拔試驗。
2、砌體施工時,在構造柱位置砌筑成馬牙槎,馬牙槎應先退后進的方式進行留置,企口上下對齊,高度一致,并按要求留置拉接筋。
3、構造柱在模板支設時,必須沿馬牙槎邊緣設置密封條,防止漏漿現(xiàn)象。
4、對拉螺栓要設置在較寬的模板上,不得在砌體上鉆孔,以免造成砌體松動。
5、模板上口必須支設澆筑口(“簸箕口”),待拆模后,將突出墻面的混凝土鑿出。
6、構造柱混凝土澆筑前,必須提前澆水濕潤,嚴格控制坍落度,并進行振搗,振搗需均勻,避免漏振。
7、混凝土表面應光滑、無孔洞、麻面、漲模、露筋等缺陷。



1、砌體填充墻應沿柱(剪力墻)高每隔500 mm高,配置2根直徑6
mm的三級墻體拉筋。拉筋伸入墻內的長度,設計抗震構造措施采用的設防烈度
6度高層建筑及7、8、9度建筑拉筋應沿墻全長貫通;樓梯間和疏散通道的填充墻拉筋沿墻全長貫通,其它墻體拉筋不應小于墻長的1/5且不小于1000。
2、墻長大于5m時,墻頂與梁(板)應有拉結(見圖7.2)。

3、填充墻與構造柱交接處,應設墻體拉筋(見圖7.9)。


1、導墻模板必須根據事前放好的線進行支設,模板上口必須根據導墻的高度進行配模,便于混凝土上口收理;模板要涂刷脫模劑。
2、模板支設前,垃圾必須清理干凈(包括散落的砂漿等)。
3、模板加固必須采用現(xiàn)場加工的木卡子進行加固,木卡子間距不超過500mm。
4、導墻混凝土澆筑前,必須提前澆水濕潤,嚴格控制坍落度,并進行振搗。


1、腰梁、圈梁模板在砌體上口必須粘貼海綿條,模板上口必須根據導墻的高度進行配模,便于混凝土上口收理;模板要涂刷脫模劑。
2、模板支設前,垃圾必須清理干凈(包括散落的砂漿等)。
3、模板加固必須采用公司推廣的木卡子進行加固,木卡子間距不超過500mm。
4、導墻混凝土澆筑前,必須提前澆水濕潤,嚴格控制坍落度,并進行振搗。

